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English 한국의 日本語
 
岳阳楼
岳阳楼总说
景区动态
精彩影像
岳阳楼文库
岳阳楼书画
岳阳楼研究
最近更新
关于临时下调岳阳楼景…
关于实施岳阳楼油饰保…
岳阳楼景区开展“与健…
全省风景名胜区监督检…
榫卯双十一促销活动预…
岳阳楼景区2020年…
“迎中秋 庆国庆”文…
岳阳楼景区国庆、中秋…
张宏森来岳调研,强调…
单霁翔一行考察岳阳楼…
第七章 清代
发表时间:2015-11-20

       顺治七年(1650)

       杨翔凤的《岳阳四纪序》载,岳阳楼在崇祯十二年修建之后,“复毁于顺治,相去不十余年”。以崇祯十二年计,“相去不十余年”,即为顺治五年(1648)左右。时过两年,即顺治七年,知府李若星重修;御史上官铉写有《岳阳楼记》(已佚)。

       康熙二年(1663)

       顺治七年修楼后,仅过七年,在顺治十四年左右毁于“火燔”。此次系重修,见于清《嘉庆重修~统志》“岳州府古迹”:岳阳楼自明成化以后,屡圯,本朝康熙二年重修。

       康熙八年(1669)

       康熙二年重建后因城倒塌而毁,湖北江夏人杨兆杰于康熙五年写有《岳阳楼旧址赋赠苏太守》诗:

       岳阳楼已委荒芊,太守风流玉局传。

       乍扫荆榛罗鼓吹,定招云鹤下神仙。

       千钟酒注三江水,一叶舟浮万里天。

       眼底湖光书不尽,君山倒影入前川。

       “苏太守”,即苏之升,清康熙五年任岳州知府。至康熙八年(1669),知县李炘重建城楼门,“东曰迎晖,南曰迎熏、北曰迎恩西乃岳阳”。岳阳楼得以重建。

       康熙二十二年(1683)

       康熙十三年(1674)吴三桂部吴应麒占居金鹗山。筑垒穿壕,自下山绕城北九龙堤(在岳阳楼500米处),周二十里许,城垣多颓圮。吴三桂战乱平息后,屡加修补,卒难完固。二十二年四月,岳阳西门遭大火,亦受破坏。岳州知府李遇时当即捐资首倡,购材募匠修楼,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竣工。这次修楼重建主楼外,还在楼左的净土庵废址上,构室三间,“召浮屠栖之,则以循古以为辙”;在楼右仙梅亭的废址上重修仙梅亭,“以副厥名”。楼成之后,李遇时写有《重修岳阳楼记》,邑人杨柱朝写有《重建岳阳楼记》和《仙梅亭高》。

       康熙四十年(1701)

       康熙二十七年,岳阳楼毁于大火。清博学鸿词、江苏吴县人潘耒有《登岳阳楼故址,时楼毁于火》诗:

       范公楼记杜公诗,少小名区入梦思。

       准拟快临图画地,何期正遇劫灰时。

       湖烟漭漭笼荒堞,江月亭亭照断碑。

       好语使君重缔构,子京名迹至今垂。

       康熙四十年,知府孙道林不忍胜景珉灭,倡建修葺岳阳楼,未及竣工,被洪水冲塌。

       乾隆五年(公元1740)

       据清乾隆元年(岳州府志)、清嘉庆八年《巴陵县志》载:清康熙四十年所修之岳阳楼,因城为湖水冲塌楼将倾圮,拆之,直至乾隆初年一直无楼。湖南桂阳人、清康熙五十年举人郭远,雍正元年(1723)拔贡、巴陵人费元杰、费应泰和郴阳人朱毂等均有吊楼诗作。

       乾隆五年(1740),经湖广总督班第奏准,拨舵杆洲岁修银六千多两修缮岳州城,并重修岳阳楼,由岳州知府田尔易、巴陵知县张世芳承建。湖广总督谢济世写有《重建岳阳楼记》。文中称“购石楠以造之,其高五丈,其制三层,通费白金六斤有奇,明年而告竣。”楼成以后,谢世济的好友、湖南平江人童及先写有《重修岳阳楼落成偶纪盛》诗,对新修的岳阳楼作了详细的描写。

       此次修葺,对后世的岳阳楼影响颇为深远。1983年岳阳楼落架大修时,经国家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C14测定,岳阳楼所用木构件,有些为清乾隆初期所遗存。如金柱,C14测定结果:距今240±60年,树轮校正年代:距今255±75年;又如香楠拱,C14测定结果:距今190±60年,树轮校正年代:距今245±75年。清乾隆五年重修岳阳楼之后,再未经过火燔,那时距测定时226年,与C14抽样测定基本吻合。

       乾隆七年(1742)

       乾隆七年,黄凝道新任岳州知府。次年,在前任知府修葺的基础上,对岳阳楼进行过小规模的修葺,并遣使去京请大书法家、刑部尚书张照书写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每字五寸见方,刻于十二块紫檀木匾上,即“《岳阳楼记》雕屏”,成为后世珍贵文物。同时,还在岳阳楼北侧营建了供人宴集、吟咏的宾馆,受到时人好评。乾隆十年任湖南学政的浙江仁和人汪师韩写有《岳楼宾馆》诗:

       名楼侧畔架修椽,苔径新开锦砌边。

       风转一帆明霁日,筵铺四座隔尘烟。

       诗添好句唐音近,手补遗文宋代前。

       驻节留题多达者,最传胜事满南天。

       据“岳阳门”碑的左侧款识载:乾隆十二年,黄凝道还曾重修岳阳楼基的岳阳门。

       乾隆四十年(1775)

       据清《(同治)巴陵县志》载,乾隆三十九年,知府兰第锡,知县熊懋奖分段修葺。第二年修葺岳阳楼,并于岳阳楼右侧“别建望仙阁(即今三醉亭),未几阁圮”,后复建仙梅亭,奠定了“一楼两亭(阁)”的格局,使岳阳楼更加端庄雅致,高峻奇伟。

       道光元年(1821)

       乾隆四十年至嘉庆末,岳阳楼历年无修葺楼体的文字记载。道光元年,岳州知府翟声焕发起倡捐,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葺。只过了几个月,楼基出现崩裂。这时,翟声焕已改他任,来守是郡的志勤,又组织重修了岳阳楼泊岸。巴陵知县陈大钢写的《重修岳阳楼泊岸序》记录了整个泊岸的情况:

       前任翟太尊莅任之初,目睹岳阳楼渐就倾圮,恐其久而难理也,遂率余敦请绅耆,劝捐补葺。不数旬,而灿然改观。惟是境接洞庭,楼基崩裂者亦复不少。翟太尊旋即卸事,欲修整而未之逮。未几,志太尊来守是郡,亦殷殷以泊岸为虞,而诸绅耆仰两宪之意,踊跃输将,不两月而告厥成,功于以见,乐于为善,上下均有同心,而岳郡之风欲人情为甚厚也矣。

       道光九年(1829)

       《(同治)巴陵县志》载:道光九年,巴陵县志徐琨重在候补岳州知府吕恩湛的支持下,倡议邑人捐资修护。不过,这是一次小修。其经过,吕恩湛写有《重修岳阳楼记》:

       余宦游楚南,将廿载,屡经楼下,迫公事或不克登。道光戊子冬,来摄郡事,岁月暮矣。甫再登楼,念楼岿然,丹粉半剥蚀,思修之未逮也。今已丑夏,郡人以重修请,余概然曰:“是余志也”。然修非易,因首捐资创之,并劝现之官斯郡及余同僚者,同僚咸欣然诘所以修。余曰:“功创始易欤,抑因旧而修之易欤?因旧而修之甚巨者易欤,抑旧未甚而因旧新之易欤?”咸曰:“旧非颓也,工非巨也,事非等创始也”于是,群皆乐从。栋不必拆而新,楹不必更其旧,璧之黝者从而垩之,阑槛之阇甚者从而丹护之。不摧败于雨风,不穿漏于霰雪,数旬而事蒇功峻。楼侧有仙梅亭,亦剥烂,并修之。于是,向之黯然者,今其焕耸空映日,丹矗云表。亦犹政未之及颓,从而振之,而废易举,而是皆因乎前。故曰:因旧为新,则事较易。

       道光十九~二十年(1839~1840)

       这次修葺,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开始,二十年十二月蒇事。其原因是道光十九年春,阴雨连绵,楼基浸灌坍塌。此次修楼的重点是“固其址而培其基”,拆修湖边码头,修缮楼下瓮门,左右各修三层石堤,修复望仙亭,并改名斗姆阁;在仙梅亭左建景燕楼,以景仰张燕公而命名,不久废坏。主持人系代理岳州知府翟声诰。他写的《重修岳阳楼记》记述了这次修楼的经过及其费用来源。

       翟声诰为重修岳阳楼,“莫辞厥责”,动员商民捐资,于加固楼基创建斗姆阁,保护仙梅石做了大量工作,受到了社会上的好评。

       据“岳阳门”碑的款识载,清道光二十年春,岳州知府兼岳州府督粮通判狄自检,曾效法乾隆年间的岳州知府黄凝道,重修岳阳楼的楼基岳阳门。

       咸丰二年(1852)

       咸丰二年,岳州知府廉昌、巴陵知县胡方谷于西门外旧址建月城,北起小西门,南抵天皇巷,辟一门曰金潭门,费帑三万两。此次建月城、辟金潭门时,对岳阳楼进行了修葺。楼成之后,湘阴郭昆焘写有《岳阳楼》诗:

       卅年八度此登楼,回首苍桑耿百扰。

       乱后亭台新结构,眼前风日旧清幽。

       岷山西合荒荒远,湘水南来滚滚流。

       独倚危栏愁极目,长沙云气接巴邱。

       咸丰中期,清兵与太平天国军在岳州交战十多次,楼阁遭到破坏。至咸丰十一年时,巴陵人、新化教谕张垚写的《辛酉秋,司锋辰郡俸满假归,偕同人登岳阳楼晚眺有感》和时人周耀祥《九日偕友人重登岳阳楼》诗,所反映的便是“荒烟颓壁认苍茫”和“楼阁惊心半劫灰”的凄凉景象。

同治六年(1867)

       在咸丰末、同治初岳阳楼当有小修,至少增补了匾对。今岳阳楼管理所,尚存一《岳阳楼记》残匾,省图书馆刘志盛亦存有同一字体《岳阳楼记》拓片。据专家学者鉴定,此系何绍基字。今岳阳楼,至今挂有何绍基写于同治元年的两幅对联。

同治六年,湖广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,对岳阳楼的斗姆阁进行全面修缮,将主楼恢复旧观,使之灿然一新;根据传为吕洞宾所撰的“朝游百粤暮苍梧,袖里青蛇胆气粗。三醉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”诗意,将斗姆阁改为三醉亭;又从岳阳楼二楼辟一阁道通三醉亭,并修葺仙梅亭。

同治十二年(1873)

       岳阳楼从咸丰二年修葺后,在咸丰宋、同治初和同治六年对岳阳楼虽有修缮,但只增加匾对和维修主楼,其楼基则因湖水冲刷,呈溃圮之势。同治十二年,新任岳州知府张德容,与岳阳西湾人、两淮盐运使钟云卿商议,由钟捐银三千缗,加固岳阳楼楼址。事成之后,张德容写有《重修岳阳楼宸翰亭记》纪其事:

       余来守兹土,见其址为水所齿,殊有溃圮之惧。商之于廉访钟君云卿,概然以三千缗属江右符君秉忠,庀工而修复之,而楼址赖以巩固。资有余,则傍有亭,为陶文毅公敬勒宣宗成皇帝宸翰之所,前已倾圮并重建焉!

       光绪三年(1877)

       从同治七年至光绪初年,岳阳楼有损无修,呈现出衰败景象。包家吉所著《滇游日记》“光绪乙亥(光绪元年,公元1875)七月二十五日”云:

       岳阳楼,楼在岳州金潭门上,平台石槛,建楼阁三层。年久失修,故不甚壮丽。楼下断碑残碣,纵横满地。

       光绪三年,新任知府黄河青主持进行小修。岳阳楼现存的黄河青刊刻的《孚佑帝君遗像》碑有载:

       光绪丁丑,奉命来巡是邦,西城岳阳楼为帝君停云地,因筹款城并加修葺。工竣摹刻原像于石。

       光绪六年(1880)

       因光绪三年只是小修,不久岳阳楼即出现了“楼基折裂”的严重现象。光绪五年,张德容第二次出任岳州知府。次年,主持重修岳阳楼,这是岳阳楼在封建社会里有记载的最为浩繁的、最认真的一次工程建设。从稳固楼基出发,将楼体后移了六丈多。楼顶的玻璃筒瓦全用桐油石灰调拌,隔瓦则以铁铆连结,十分牢固,暴风难揭,滴水不漏;楼前的石砌泊岸和城墙上的雉堞,都用糯米粉调细瓷灰修砌,刀斧不能入。张德容《重修岳阳楼记》载:

       光绪已卯,楼基拆裂,大有倾圮之势。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,经费未集,而容以考绩北上。既而回岳,德化李公来抚湘中,命以茶厘为修楼之资,其不敷者,劝四邑绅富足之。于是巴陵彭封翁名沅,平江李方伯元度,皆乐为之倡;而巴陵郭绅志夙、刘绅鼎、钱绅萌臣,平江凌绅文奎,李绅盛勋,临湘李绅询、高绅登玉、华容张绅钧、严绅其龄,实襄其事。而彭、郭二绅尤任其力,其监而督之,则容与巴陵姚令诗德,不敢告劳焉!

       乃于原基之后,加筑六丈有奇,建正楼城上,左仙梅亭,右则三醉楼,皆视旧制有加。前临洞庭,为之驳岸以御水,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,为登楼者憩息之所。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,以固吾圉焉!自庚辰正月经始,十二月告成,费金钱二万缗。

       此次改建,不仅稳固了楼基,而且优化了布局。仰视危楼,更为巍峨雄伟;俯瞰洞庭八百里风云,一目了然,湖光山色更加令人心旷神怡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
首 页 | 岳阳楼总说 |景区动态 | 精彩影像|岳阳楼文库 | 岳阳楼书法|岳阳楼研究|访客留言
Copyright©2009-2013 岳阳市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岳阳楼景区运营中心 版权所有  地址:湖南省岳阳市洞庭北路  电话:0730-8315588  传真:0730-8315588
英文网站:www.yueyanglou.com   中文网址:www.岳阳楼.net  电子邮件:yueyanglou@yueyanglou.com   湘ICP备05000434号-6